【抗疫貼士】居家抗疫勿忘運動 老人宜散步活動筋骨
新冠病毒疫情席捲全球,香港市民也從一月開始過上防疫的生活,為了避免出外增加感染風險,市民多選擇留在家中。然而,長期留在家中也會衍生許多問題,例如會對部分人的精神情緒造成影響,專家建議要多關顧家中的老人,同時也需要做適量的運動舒緩情緒。
記者:余立言 何婷婷 陳卓妍
精神科鄧萬豪醫生表示,長期留在家中「隔離」,會對個人的精神健康造成一定影響。他解釋,足不出戶會令到運動量減少,導致腦部的胺多芬(即一種讓人開心的荷爾蒙)分泌下降,造成悶悶不樂的情緒。其次是作息時間的改變,工作量的減少會導致人越來越晚睡,缺乏規律的睡眠很容易造成失眠。同時,留在家中,許多人都會以看手機度日,面對鋪天蓋地的訊息,例如疫情的變化,死亡率等,過度觀看會令人焦慮,容易變得擔心緊張,長此以往可形成憂慮症,再嚴重一點可演變成抑鬱症。
此外,鄧醫生也指出,由於一家大小長期留在家中,而香港居住環境又相對擠迫,長時間的被迫相處,一家人便很容易產生摩擦。專家建議大家需要互相忍讓,特別是婦女在家中多了許多家務要做,例如勤清潔,少了外出在家用餐的次數也多了,這些無疑都對「家庭煮婦」增加了壓力,因此一家人更需要互相體諒與幫忙,才能減少衝突。
老人科專科佘達明醫生認為,這次疫情對長者影響較大。他解釋,因為長者長期留在家裡沒有運動,導致肌肉容易萎縮,也會出現肥胖的徵狀,對健康造成影響。他提到有病人過分懼怕出街,因而長期留在家裡,在缺少活動下,以致下肢無力行走。他鼓勵長者應多點走動,或者到公園散步,活動關節和舒展肌肉。
鄧醫生建議在家抗疫期間,各人仍應該保持運動,例如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提高身體免疫力;運動出汗亦能令身體產生胺多芬,紓解被困在家裏負面的情緒。此外,要為自己定立時間表,讓自己作息有時,避免出現失眠。同時,在與家人相處期間,可安排一些親子活動,例如與孩子一起做家務與烹飪,培養孩子的興趣並善用共處的時間。在疫情緩和下,可以到公園或戶外一起做運動,用正向的心態面對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