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故事】避疫奔波三個月 大專生粵港魯三地走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以來,各地政府先後宣佈停課避疫,香港亦不例外,幼稚園,中小學,各大專分別從一月底開始分階段停課。撇除學校安排的網上學習,學生停課期間理應較為空閒。一名在港就讀的内地生,一方面要兼顧學習,同時因防避疫情,需要多次中港兩邊走,展開長達近三個月的「避疫之旅」。
記者:傅承嘉
來自山東的王同學在本港大專就讀新傳系,本應一月底農曆年假後便開課,但因應疫情爆發,迎接她的並非校園生活,而是歷時三個月的中港兩邊走及隔離生活。農曆年期間王同學正與家人在惠州過年,突然收到校方通知延後開課日期至2月17日,由於她希望趕及開課前完成隔離如期上課,只好倉卒地從惠州經尚未封關的羅湖口岸返港回校接受隔離。而校內隔離措施對於王同學的影響尚算輕微,她於隔離前已預備好需要的日用品,每日早午晚三餐均由學校飯堂提供,而下午三點校方都會安排量度體溫,同學皆可在校園內自由活動,只是在完成14天隔離措施前不得離開校園。王同學說:「我每天除了在宿舍上網看劇看電影之外,有時就會在樓下做些運動,或者跟朋友聊聊天,其實14天的隔離也不算太難過。」
王同學隔離期間,本港疫情未有受控,政府宣佈全港停課,直至另行通知,校方基於「停課不停學」的原則,安排學生利用ZOOM進行視像上課,原先以為14天過去就可以如期上學的王同學除了上視像課外,因為不敢出遠門,所以大部分時間都留在宿舍過著與隔離無異的日子,直至三月底,本港感染人數有上升趨勢,每天都有數十宗確診個案,情況令人憂慮。「我到屯門市中心買日用品,見到整條街依舊多人,都擔心在人多擠迫的地方容易受到感染,而且父母留意到香港疫情的變化,經常來電提醒,自己都覺得危險,所以就決定離港避疫去了。」
第二輪隔離生活
由於山東省政府明文規定從外地返回山東的人士需要到酒店進行集中隔離,廣東省則實施家居隔離,王同學在廣東惠州也有住所,而且她認為家居隔離比起集中隔離安全,所以她決定在惠州完成隔離措施才返回山東。三月份本港大部分通往內地的口岸都已經關閉,王同學只好經深圳灣口岸返回深圳,然後再轉乘高鐵返回位於惠州的住處避疫。王同學形容「可能因為只剩兩個口岸通關,所以過關的人比較多,相反乘坐高鐵和其他交通工具的人流較為疏落,所以我也不用提早訂車票。」「而我每次往返中港兩地,不知會接觸到什麼人,我會戴兩個口罩,不與人交談,坐車時不喝水不如廁,沿途堅持不除下口罩,所以我覺得在這次疫情中,每次往返中港兩地的路程都好攰好辛苦。」以王同學所見,深圳、惠州市面只有少量大型商場仍有開門,小商戶則暫停營業,人流相對冷清。
王同學在惠州居住的社區對所有從外地入境的居民實施嚴格的隔離政策,限制十四天內不得外出,並規定隔離人士需於每天早上九點以及下午兩點及六點自行量度體溫並記錄在申報表上,然後拍下記錄供義工監察身體狀況。由於不能出門,需要日用品時則可使用外送服務,小區義工會將貨物放在家門前。而學院四月的功課開始越來越多,王同學每天的隔離活動就是上課,趕功課和看電視,食飯都是自己下廚比較多。王同學就這樣充實地「捱過」第二輪的隔離生活。
到四月中旬,在惠州完成隔離的王同學已回到山東老家和近三個月沒有見面的父母團聚。她對這三個月以來的經歷有著深刻的體會,「中港兩邊走來走去實在比較累,我也很無奈,但現在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已經輕鬆多了。」而就讀三年級的王同學原先需要在暑假期間到傳媒機構實習,但由於疫情尚未穩定,實習的安排仍存在未知之數,因此王同學未定下回港日期,她現時計劃留在山東,稍後有消息才再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