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改革】課程減一半 改評級方式 被批「政治凌駕教育」

特首林鄭月娥在2020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大幅刪改通識科,其後教育局宣佈對高中通識科進行大改造,包括為科目重新命名、重整及刪減一半課程內容,以及評級模式改為及格與不及格等,引起社會不少爭議。對於教育局並沒有採納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的報告,並大刀闊斧的改革通識科,教協批評此舉是「政治凌駕教育」,亦有教育界人士認為科目改革後能減輕學生的壓力。

記者:刁欽明 彭永曦 阮淦良

教協批評教育局在提出改動前並未諮詢教育界的專業意見。就通識科改革,教協在12月上旬發電郵問卷給通識科教師,共收回502個有效回覆,調查結果顯示,逾九成受訪老師認為通識科的大改動,「是政治凌駕教育的打壓」,以及不同意改動是專業領航或基於學生利益;此外逾九成老師認爲對香港教育發展會帶來負面影響。

「直頭係屠殺左呢一科」

執教通識科多年的Eric(化名)老師明言,是次改革通識科的決定「絕對是政治凌駕專業」。他指,能夠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因素是考評模式,而培訓學生的思維能力就要依靠操練通識考卷,「好多人誤解只是答題技巧,但係技巧背後其實有啲思維,例如多角度思考、批判性思維等」,當通識科的評級模式改為及格與不及格時,亦都代表考評模式會轉變,本意就根本與課程專責小組所提出的相差甚遠,「直頭係屠殺左呢一科」。

Eric稱通識科其中三個課程目標:擴闊知識基礎、培養香港及世界公民意識和國民身份認同、批判思考與獨立思考,改革後必定會受影響。「無論局長點講都好,喺未來課時同考評模式嘅轉變下,呢科已經唔係通識科」。Eric又指現時通識科課時減半,雖然減輕了老師的教學負擔,「但究竟減邊一半都未知,只可以用佢哋嘅教材」。但他指通識科老師有不同教學風格,但將來選擇教材必定會自我審查以求更符合局方要求,以免落人口實。

取消IES恐削弱學生分析能力

新界西某中學通識科老師Sunny(化名)認為教育局對於通識科的改革工作太過趕急,質疑其成效。據悉改革最快明年九月推行,他認為現在剩餘的時間不多,加上在疫情下難以有充分的時間為科目改革做準備。他說,在《施政報告》發表後,看到身邊的通識科教師不斷重整教學模式。

Sunny亦坦言近年通識科在教學上對於政治的討論越來越少,很多時候都以考試為本。「(通識卷)對時事嘅批判越來越少,就算去到卷二嘅評論題或者係比較嘅題目,近幾年都冇一啲同香港時事有關嘅題目。」

對於通識科取消獨立專題探究(IES),Sunny指出學生能夠透過IES對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因為學生需要分析議題的成因以及不同持份者的意見,才能夠深入掌握議題。而且IES令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有所提升,學會如何提取,分析以及引用資料,並且根據不同資料去建立學生的觀點,這些技巧不是從考試能夠獲取的。

鄧飛 :通識科導致青少年政治早熟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兼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對於新高中通識科改革內容就有不同見解。他認為是次改革並不會影響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係所有學科都要做嘅教學目標」。他指通識科因考試需求而將香港政治議題放大,2012年至今中學文憑試有五年題目都與香港政治有關,令老師被逼教授,加上由2012年起社會氣氛緊張,令到青少年比起上一代在政治上更早熟。

就坊間有聲音指是次改革決定迴避了通識科課程檢討專責小組的建議,鄧飛則指教育局都有權採納和不採納相關建議。而鄧飛則認為獨立專題探究對於中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所以認同局方取消。他指通識科源自社會科學,而IES的研究方法正正全部也是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將大學的課程拉落中學,只會令學生難以負荷」。

促局方盡快公佈改革詳請

至於評分制度的改變會否影響到文憑試的認受性,鄧飛則認爲仍需要時間驗證,但相信影響不大,因為本地大學除了個別大學學科稍微著重通識科外,其餘大部份都不看重通識科。「通識科重要係因為制度上框定咗,中英數通必修必考,至於海外大學方面,基本上不著重中文科的成績,何況通識呢。」

但他稱評分制度的改變會令大眾覺得通識科的重要性降低,與此同時局方又指將加入國情教育、基本法教育在課程內,「呢一科嘅重要性降低咗,但又將一啲好重要嘅野加咗入去,咁即係點呢?」直言局方應小心處理,否則令人覺得降低了國情教育的重要性。他直指教育局是次決定確是突然,但簡化課程相對會比較容易,不過他亦為出版社感到擔憂,「半年內要設計教科書比嚟緊學年升中四嘅同學,我覺得出版社做唔切。」最後他提醒教育局應盡快將考評細節、課程等資料出台。

圖片



通識科老師Sunny表示,面對課程改革,不少老師都感到工作壓力大。 (彭永曦攝)

鄧飛直指過去的通識科涉及太多香港政治議題 ,令青少年政治上比上一代早熟。 (刁欽明攝)

相關故事

【通識改革】教席料減少 師訓生:行業「無前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