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標事件】學者: 不同平台互補 保護言論自由

有傳播學者認爲,YouTube 的「黃標」制度原意是設立保護機制,減低冒犯影片對平台和發佈者的影響。但盲目「黃標」的做法的確引起不公平,她指新媒體生態正在探索當中,事件正好讓從業者反思,怎樣發揮不同平台的優勢,更好發揮輿論空間和保護言論自由。

記者:劉嘉瑜 陳展棋 康鏡蕙

學者稱:黃標屬平台保護機制 

YouTube 指劃一處理所有關於疫情的影片,目的是避免讓謠言、假消息散播。中大新聞及傳播學院講師梁麗娟表示,明白「黃標」對 YouTube 而言屬保護機制。假設 YouTuber 在平台上發佈誘使他人犯罪的言論,YouTube 作為發佈機構亦要承擔法律上的風險。當 YouTube 被控告時,「黃標」系統就可當作抗辯理由,以說明平台已就 YouTuber 發佈冒犯影片設立防禦機制,減低被控告風險,保護自己和發佈者。

但梁麗娟同意,一刀切的做法對創作者並不公平。她又指,YouTube 不應盲目「黃標」,理應客觀去分析影片內容是否合理,而非將一些只涉及陳述,卻未有誇大、捏做訊息的影片即時「黃標」。

無理「黃標」將損失創作者

有外界質疑 YouTube是否以「黃標」手段打壓言論或創作自由。YouTube 回應指,即使影片被「黃標」,但仍允許影片繼續在平台上播放,故無扼殺言論和創作自由。可是,不少人對這個講法存疑,認為被黃標的影片覆蓋範圍受約束,如不會顯示在「發燒影片」或「用户推薦內容」上,傳播力度變相大大減弱。

梁麗娟認為,YouTube 和創作者是合作的關係。若果具價值的創作內容持續被無理「黃標」,也會損失「有識之士」的讀者、創作者和廣告商。她估計屆時 YouTube 亦會重新檢討政策免被淘汰。她認為網絡世界十分龐大,仍有很多途徑接收資訊,「想睇的...始終會搵到嚟睇」,大家毋須過份擔心。

她指出,新媒體生態正在探索當中,尋找更好發揮輿論空間和保護言論自由機制的平台。例如部分會員制度的新平台出現,可以做到分工,利用YouTube流量多和普遍的優點,擺放預覽影片,吸引觀眾轉往其他平台觀看。

 

圖片


中大新傳系講師梁麗娟指出, YouTube在判斷短片内容時應分清屬事實或意見層面。受訪者提供圖片

相關故事

【黃標事件】YouTube:不影響創作自由 YouTuber:傳播力度受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