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運動】風洞技術用於體育 助單車手克服風阻
比賽從來都是爭分奪秒,單車運動員想要奪冠破紀錄,不單是與同場的選手較量,更是與風力較勁。運動員想要提高速度,除了提升體能,更需要想辦法克服風阻,以往便是靠不斷的練習,以及在單車的配置及服飾上下功夫,現在他們有一個更好的幫手——風洞實驗室。
記者:林可燊 關諾珩 楊芷欣
在香港科技大學就有一個專爲運動員而設的風洞實驗室,通過模擬面對不同風速時的環境,令置身風洞中的單車手體驗不同風阻,找出一個令運動員更省力的姿勢,踩出更快的速度。雖然在國外早已有將風洞應用在單車訓練的先例,但科大的風洞實驗室卻是全亞洲第一個為單車運動而研發。
科技大學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張欣是研發此項目的負責人之一, 他有接近30年研究空氣動力學的經驗。張教授指出新研發的風洞比其他國家的風洞更先進和優良。雖然外國亦有將風洞應用於單車訓練上,但張教授指出這些風洞設施原是用於研究測試航空和方程式賽車方面的空氣動力學,風速高、噪音大,不適合用於運動員長期訓練。而新的風洞設施是經過重新研發設計,將風速減低至平常單車運動員會面對的,噪音更是減至零噪音,以確保運動員能長時間待在風洞內而聽覺不會受損。
風洞技術助車手練習對抗風阻
已獲東京奧運資格的單車運動員梁寶儀認為,比賽中需要耐力,速度,技術三者結合。她認同風洞技術對運動員有很大的幫助,「以前一味靠死力踩,只係睇到時間、心跳,風阻和順逆風向就唔可以睇到」。特別是場地單車中的計時項目沒有對手,比賽中無法靠對手的速度去對抗風阻,更少了氣流的阻礙,只靠車手去不斷踩。風洞技術可以幫助車手找到最佳路線和角度、場上最合適的位置,從而去調整單車的配置。
她指出,歐洲等地已經有用風洞技術作訓練單車之用,定期為運動員作出測試,檢視單車的配置,相信這項技術登陸港隊後,定能有助單車運動員創造佳績。
張教授與科研團體從2017年時開始在香港研究設計一個用於體育空氣動力學研究的風洞,去年4月更和香港體育學院簽署合作協議,得到600萬港元的資助。新研發的風洞設施去年年尾已完成測試,經過一系列的調整,現已準備投入使用。張教授表示接下來目標是研發風帆運動員用的風洞,相比單車,這更具挑戰性。